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的复合动力与机制创新

发布者:csjjjd发布时间:2020-11-23浏览次数:209

一、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模式的复合创新动力

长三角区域及上海大都市圈已成为多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区域和核心引领区域。长三角周边城市主动对接区域核心城市上海、上海主动与区域中心城市、周边中心城镇深度互动,直接促成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模式的复合创新动力的生成,不仅有利于区域合作的深度发展,还有利于直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协同发展进程。具体说来,这种复合创新动力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规划引领动力

中央及其有关部门从宏观规划与整体布局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地区呈现叠加态势,既成为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时代机遇,也成为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全新驱动力。

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化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中央从增强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提出长三角地区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新目标要求。同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等多项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区域交织联结、共生并存、协同发力,为长三角城市群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打开全新空间。这就促使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在国际、国内、区域和城市自身等四个层面迅速找准定位、主动出击、抢抓机遇,以有效对接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现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和融合发展。

(二)长三角地区多层次多领域多专题的共识协同动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日趋深化,区域治理内容开始超越经济合作和产业转移等传统领域,深入到区域治理空间布局、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市场体制深化、社会治理体制重组等领域,探索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城市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化“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发展战略新格局。这既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长三角区域治理在充分总结三十多年区域竞争与合作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所达成的广泛共识与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并产生驱动地方政府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内生动力。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合作进入深层次领域。分割的城市治理体系与碎片化的城市管理权限,导致传统的分割式治理模式无法有效应对城市群区域公共问题,无法有效提供一体化的区域治理公共服务,因此,需要从制度安排视角重构区域治理理念、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目标。从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到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区域治理模式遵循“从统筹区域合作,到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再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制度设计主线,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治理提供了整体性的发展方略和路径选择,其基本内容体系包括区域规划对接对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体系开放开发、区域制度深度融合、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五位一体”的深度协同战略举措。长三角区域合作在政策层面、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必须加快合作步伐,已成为多方共识。

(三)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上海的主动作为与周边

城市主动对接的互动动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推进得好不好,绩效是否显著,与区域核心城市上海是否积极作为、是否主动作为密切相关。近年来,上海强调提升全球城市功能、强化区域引领责任,并以上海大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形成“拉力”和吸引力;同时,上海周边城市具有与上海“地域相连、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优势,因此“主动策应、借势发展”,积极把握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要求,立足本市,依托本省,对接上海,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对接上海、深度融合的强大“推力”。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也成为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此,也提供了多方的支持。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上海将进一步强化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发挥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龙头作用,以建设全球城市为目标,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在交通通勤、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将与上海关系更加紧密的地区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16年嘉兴市深化接轨上海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嘉兴市要“主动融入大上海都市经济圈”“加快与上海同

城化步伐,全力打造全省接轨上海示范区”。《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同样提出,南通市要“积极策应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主动参与上海‘1+6’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加快把南通建设成为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多重创新动力的合力作用,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实践不断发展创新。

二、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的机制创新

综观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创新实践、创新绩效与创新动力,我们可以看出一条区域合作新型机制的建构主线———通过密集规划、精准接轨、深化落实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了主动对接、全面对接、深度对接等新型区域合作新机制,进而推动区域治理范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深度转型。

(一)主动对接:积极行动,密集规划

主动对接区域合作成为地方政府落实国家战略及区域规划的必然选择,是上海市和各省级党委和政府给予地方城市的明确定位和要求,是策应区域核心城市定位和发展需求的主动作为。区域合作一旦成为地方政府的真正共识之后,其结果是必然促使其主动出击、积极行动。

如前所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在上任不久之后的一个大动作,就是带领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泛长三角地区其他三个省安徽、江苏、浙江学习考察,与各省党政领导共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战略、新路径、新机制。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上海的主要党政领导主动走出去,与长三角地区兄弟省份的主要党政领导互动交流,磋商研讨,为实质性推动长三角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嘉兴市主动对接区域合作,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积极行动,多次提速加码。2016年,嘉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2017年3月,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复通过。2017年5月26日,浙江省发改委通过《嘉兴市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对接重点事项和具体项目。2017年7月,发布《嘉兴市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2017—2020年)》,强调紧紧抓住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契机,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示范区,成为浙江省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嘉兴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注重分解任务,密集规划,推进合作。2016年10月,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2016年嘉兴市工业领域接轨上海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形成与上海产业互补协调的发展格局。2017年5月,嘉兴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印发《嘉兴市金融系统深化接轨上海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加强金融业接轨上海水平、加强与上海资本市场对接、积极赴上海开展招商活动、积极引进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四大重点任务,并明确要求“全年引进金融资本45亿元以上”。2017年9月,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嘉兴市人才发展蓝皮书(2017)》,对嘉兴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和满意度,以及人才聚集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多项人才接轨上海的行动规划。

南通市同样认识到“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不但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赋予南通市的一项重要使命,而且是南通市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引擎、积蓄新动能的主攻方向。2017年2月,南通市发布《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主动对接上海的战略规划。2017年5月,江苏省政府通过《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南通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同样采取措施。2017年1月,南通市辖区内的海门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海门对接服务上海“55580”行动计划(2017—2020年)》出台,即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转型、载体共建、科技人才、社会事业和人文交流“五大对接工程”;打造上海高端制造业配套基地、上海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上海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上海农产品首选供应基地、上海公共资源服务合作基地“五大基地”;实现“5个80%”的目标,即从上海引进产业项目和人才项目占比在80%以上,80%的骨干企业与上海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协作关系,80%的游客来自上海,在海门养生养老的外来人口中上海人口占比超过80%,80%的外销农产品销往上海。2017年4月,南通市政府、南通市公安局发布《全市公安机关对接服务上海八项措施》,围绕对接服务上海工作,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南通市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上海企业和南通企业双向投资创业建立专项服务体系、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交通管理便捷服务,与上海警方建立警务协作和交流合作机制,为南通市全面对接服务上海工作全力保驾护航行。2017年7月,南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研究出台《积极发挥工商职能全力对接服务上海行动方案》,切实服务对接上海工作大局。

(二)全面对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

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发展,意味着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一体化,不仅要求在传统的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交通设施一体化等“硬件”层面实现区域合作,还要求在区域政策体系对接对联、区域市场体系开发开放、公共服务与政府治理制度深度融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文化发展一体化等“软件”领域实现协同合作。在长三角周边省市与上海的相关跨区域合作规划中,常见对接事项包括构建与上海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承接上海科技创新高端成果转移,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性区域合作专题事项,较为忽视区域生态保护、区域文化发展等软性区域合作专题事项。而在嘉兴市、南通市主动对接上海区域合作规划中,在对接内容上采取与上海实现“同城化”的发展战略,在新型合作机制上建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对接机制。

嘉兴市明确提出“规划政策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人才科技对接、产业合作对接、开放平台对接、公共服务对接”等六大对接领域,取得公交卡互通使用、社保卡互通结算、通信领域免漫游和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同城共享等实质性突破。南通市按照“行政推动常态化、区域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协同化、社会服务同城化、交通运输便利化”等五大原则,将对接任务分解为“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促进改革开放联动、打造上海周边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长三角北翼区域性金融节点城市、强化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治理、提升公共服务对接水平”等八大重点对接任务,并予以全面推进落实。

(三)深度对接:政策精准接轨,实施深化落实

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的新型机制还体现在对接政策无缝衔接、对接项目责任具体、对接执行精准落实等方面。在《2016年嘉兴市深化接轨上海工作实施方案》中,嘉兴市将主动对接区域合作的“具体内容”以清单形式详尽列举,牵头领导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明确指定“总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配合单位”,以战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常设工作机构,考核督查重点工作落实。南通市委、市政府则成立对接服务上海协调委员会,负责对接方案的具体实施,强调对接上海要注重在规划上科学研判和系统谋划,在项目上要选择精准、“对卯”协同,在政策上要提升理念、精细服务等重大问题的重要性,全面实现南通市对接上海的速度、深度和高度。

以嘉兴市重点任务“规划政策对接”为例,嘉兴市全面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构了区域合作的主动对接、全面对接和深度对接等三大新型机制。规划政策对接行动的战略要求为“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与上海无差别,产业配套条件、政府服务效率和人居生活环境更好。对接领域包括联合开展规划编制、加强政策规则衔接和改进政府服务供给。落实到牵头领导为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贤龙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楼建明。总牵头单位为嘉兴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委政研室。 

(撰稿:唐亚林、于迎分别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