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这些城市正在押宝新能源汽车

发布者:csjjjd发布时间:2024-04-24浏览次数:10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愈发成为改写城市格局的重要因素以及各大城市押宝的对象。长三角地区也不例外,经历市场的大浪淘沙后,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长三角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势何在?未来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日前,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杨接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热线》的采访,就上述问题展开论述,一起来听听她的解读!

新年刚过,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突变。2月18日,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停摆”,停工停产6个月。步了威马、汉腾等前辈的后尘,在“欠薪—停工—倒闭”的线路狂奔。还活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们也都战战兢兢。刚上任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的吕俊成,在新春寄语中强调“靠单一产品大销量来解决、掩盖一切问题已经没有可能”;开工首日吉利的公开信都指出,2024年将迎来更为激烈的车企竞争;小鹏汽车董事长更直言2024年将是“淘汰赛”元年。有媒体称,2024年,新能源汽车正式从草莽的增量竞争转为半存量竞争,进入“惊变之年”。

主持人张新:作为高合汽车工厂所在地,盐城无疑是危机的“风暴眼”。为应对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即高合汽车盐城工厂)停工停产的冲击,近日,盐城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已成立由人社、经发、信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服务专班,协调解决职工薪资问题,并协调其他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员工就地就业。足见汽车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宽度,影响非常巨大,您觉得还将有哪些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张杨:我们先看一下高合汽车这个事情。高合汽车成立于2017年8月,到目前一共上市出售有3款车型,主要卖点在于外观设计比较好,车门、展翼门、线条都比较亮眼,在设计上花了大价钱,其售价较高,在30-80万区间,跟当前消费降级的趋势有一定冲突。据说高合正在研发的第四款车售价降了很多,在20万左右,但目前处于停工停产阶段,后续情况还处于未知。业内普遍认为,高合汽车缺乏自身核心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上,比较缺乏自身的研究,属于供应商集成模式。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汽车停工停产的影响。像盐城工厂停产,它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就业,因为汽车产业链长,容纳的就业人数多,上游、中游到下游,车企停产,零部件供应商、上下游的其他企业等都会受到影响。跟我们听众朋友大家最相关的就是售后服务,车企停产,很大概率售后就没有人管了。再往大一点来看,车厂所在地经济产业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后期地方税收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在引进车企落地投入了资金、土地等各类资源,长期看还会存在国有资产投资亏损、产业链受创等问题,进而导致地方发展规划受阻、投资吸引力下降。

主持人张新:对的,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方方面面,其实有很多民生细节都涵盖在里面,所以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长三角不少城市竞相争抢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你方唱罢我登场。2014年,“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浙江桐乡成立;2015年,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同年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绍兴成立;2016年,蔚来汽车与安徽江淮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同年威马汽车牵手浙江温州,项目落地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当年8月,总部位于北京的理想汽车首家工厂在常州武进开建;2017年4月,游侠汽车与浙江湖州吴兴签订工厂建设合作协议;2018年6月,拜腾全球总部落户南京,成为落户江苏的首个新能源车企总部,同年7月,特斯拉超级工厂落地上海临港。

为了吸引这些项目,不少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平台,以出资、出地、出资源等方式参与其中。想问问您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占全球比重是超过60 %的,这个市场大市场肯定是非常蓬勃向上的,是不是也正是这个因素,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使得长三角这么多的城市纷纷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那么为何各地又都特别钟情于争取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

张杨:跟这个大环境大背景肯定是有关系的。新能源汽车跟我们传统的燃油汽车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智能化,智能化是产业转型的方向。现在各地都在找新的增长点,想在未来抢占先机,新能源是一个重点方向,所以各地都在发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新能源汽车肯定是关注的重点,而且新能源汽车面世时间相对来说短,所以说在这个方面有很大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同时,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研发难度小,所以2014年开始,各地都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特斯拉在上海的布局明显加速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至于为什么各地都钟情于整车项目,主要是因为整车项目链条长,对各方面都有很大带动作用。长三角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有完整产业链,又有巨大市场需求,还有出口便利性。从产业基础上来看,长三角地区有产业链集聚的优势,有包括博世、大陆、采埃孚、宁德时代、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在内的一大批零部件重头企业,聚集了超过半数的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总部及其部分工厂,全球前十大零部件集团的中国总部有九家均位于上海,可以说长三角地区有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零部件生态,这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巨大优势。汽车产业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布局越集聚,发展效果越好。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有非常明显的“4小时产业圈”的特征,就是说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在此基础上,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明显格局,其中,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江苏初步建立包括整车、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浙江汽车产业体系完备,零部件供给能力较强。比如说特斯拉,上海本地提供芯片,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率95 %以上。

同时,长三角地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大,有超多人口、超大市场,浙江还是我豪车购买第一大省。从出口来看,长三角地区港口资源丰富,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最前沿,仅上海浦东外高桥港和洋山港这两个港口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就占全国出口的五成,长三角地区的港口还在探索一体化联动,这也让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路进一步畅通。

主持人张新:除了整车布局,其实各地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的各个节点也都会有所涉猎,尤其是整车也带动了产业链其他端口的经济效益,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独有的现象吗?还是因为汽车产业链真的是太长涉及的领域太广所带来的影响?

张杨:产业链只要够长应该都会具有这种效应。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所缩短,但相较于其他工业制造品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还是比较长。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与传统燃油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有很大区别。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导致新能源汽车发展逻辑、零部件等都有较大变化。在电力系统上用纯电动取代了发动机,简化了传统的复杂的变速箱系统,增加了电力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产业链增加了一个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会涉及到上游的资源品、中游的制造环节、下游的应用场景。而且,新能源汽车还需要充电桩基础设施的支撑。

主持人张新: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不断洗牌、出清,回看造车新势力的“倒闭”名单,赛麟、奇点、汉腾、绿驰、威马……大众甚至还没来得及记住它们的名字,这些汽车品牌的造车事业就落幕了,新势力车企方面,除理想汽车,其他车企2023年前三季度均处于亏损,回望这些“败局”,您在整车落地布局的策略方面有怎样的思考?

张杨:车企的倒闭因素比较复杂,可能是自身核心技术不足、技术储备和技术能力不强,也可能是规模小、没有成本优势,或者企业资金不充分。由于汽车产业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如果车企车交付量低,很难在市场立足。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变成红海,竞争依旧要持续一段时间,根基浅、基础弱的车企比较危险,可能会面临同样的情形。车企倒闭可能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属于企业优胜劣汰,只是因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太快、布局太迅速,所以车企倒闭速度也比较快。

后续如果想要进行整车落地布局,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要对车企的实力进行评估,比如车企的规模、扩张速度、资金来源、市场前景。同时,地方如果要落地整车,要对自身产业基础进行充分分析,是否有相应的产业配套、供应链,否则平地起高楼难度很大。

主持人张新: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常州引入理想,合肥投资蔚来,这两个长三角城市应该是众多城市依靠新经济转型的非常成功的例子,我看到一个观念说,这是有理有据的“博弈”——背后是其产业基础支撑和转型升级需要。您怎么看?

张杨:这个说法还是比较中肯的。常州引入理想、合肥投资蔚来,在我看来都不是偶然,对于常州和合肥来说,这是他们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崛起趋势,以及充分运用本地产业基础的结果。以常州为例,2013年前后,常州市就已经敏锐地发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并迅速将其纳入产业振兴规划。

不仅如此,常州市政府在产业链缺口、优势企业的选择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比如在2015年,常州政府就以巨大魄力引入中创新航,如今,中创新航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跃居全国第三,为常州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理想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常州也迈入GDP万亿之城,这是一个互相成就的结果。

合肥投资蔚来,也是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过程比较曲折。早在2018年,蔚来就计划在上海嘉定落地第二工厂,谈判一直持续。但2019年1月,特斯拉在上海为超级工厂举行了奠基仪式,蔚来再设厂的可能性低,需要进行另外的选址。蔚来后续也尝试过跟其他地方都有接触,但因为各种原因都不了了之。蔚来落地合肥有一定产业基础支撑,蔚来汽车跟江淮汽车已有过合作,江淮蔚来制造业基地在合肥布局比较深,同时,蔚来本身就有200多人常驻合肥。

对合肥来说,投资蔚来也经过慎重考虑,其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探讨。一方面,合肥组织了专业团队,委托了国内的一些顶尖的专家进行论证,对蔚来的技术、供应链、市场等进行全方位的研判;另一方面,合肥市还委托了专业的机构,法务和财务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

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早在1968年,当时的巢湖汽车配件厂就生产出了第一台2.5吨载货汽车。同时,合肥科教资源丰富,有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的智力支持,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等本土车企的研发团队,新能源汽车产业入局较早,人才基础较好。上世纪90年代,合工大教授赵韩把燃油车改装成电动汽车。1999年,学校团队完成第一代纯电动轿车的研发。2001年,合工大和奇瑞联合承担国家863计划,共同研发混合动力轿车。2009年,合工大与江淮、巨一自动化合作,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

蔚来落地合肥的这几年,在合肥基地投入了大量资源,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合肥上下游产业链同步发展。

主持人张新:整车卷不动,可以转向零部件等其他领域同样可以占领“舞台”,宁德时代、华为都是其中代表,近年来,宁德时代因掌握新能源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电池,让众车企为其“打工”,甚至有了“宁王”的称号。与此同时,不少长三角城市正瞄准新能源汽车“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设计、智能驾驶等高附加值的新质生产力领域。您觉得“百花齐放”对于长三角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张杨:“百花齐放”是产业发展竞争期比较好的状态,竞争会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催生丰富的产品矩阵,从而进一步刺激需求增长。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百分之三十几,虽然已快速发展一段时间,但未来还有一定发展空间的。长三角各地区在研发设计、智能驾驶等这些高附加值领域都做了一定努力,也在汽车基础设施、智能网联道路上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比如长三角地区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的“互联、互通、互信”,推动构建区域一体的基础设施。

对长三角很多城市来说,可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落地可能性小,落地新能源车关键零部件相关项目还是有一定机会,比如说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以及线控底盘、线控制动和电动空调等。在这个过程中,各城市不断拉长自己的长板,形成产业的联动和协同,在长三角打造世界级的“造车版图”,同时,各地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分一杯羹,推动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

主持人张新:回看一下坚持在战线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们可以说卷到冒烟:价格、销量、产品、服务营销……万物皆可卷。卷价格,争相降低价格;卷销量,靠着低价拼销量;卷产品,各种智能功能加持,甚至有很多不成熟的功能被吐槽;卷服务营销,听起来天花乱坠,实际使用下来见仁见智。中国首部省级层面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法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设7章43条,从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探索创新,包括总则、创新引领、产业链提升、场景拓展、开放合作等。所以,结合国内国际大环境,卷有可能是生存的选择之一,但是卷什么?怎么卷?卷到什么程度?您怎么看?

张杨:2023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意义重大,我国汽车年销突破3000万辆大关创新高,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我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强力助推下,力压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突破50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经销商、全球纯电动汽车第一大制造商。

坚持在战线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们卷到冒烟,当前那么卷,说明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发展平台期,开始了淘汰赛。很多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进步飞快、规模大。

那么具体卷什么,怎么卷。首先还是继续卷价格,之前的“价格战”,一方面是由于锂电池关键部件有大幅度的下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23年初接近60万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0万元/吨以下。新年过后,一些新能源汽车又已经开始降价,率先宣布降价的是比亚迪,旗下两款车型最低售价为7.98万元,价格均下降了2万元。随后,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也纷纷跟进降价。对于消费者来说,降价就是性价比不断提高,特别是现在消费降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还有一个就是卷技术,技术是核心竞争点。比如从电池、电机、电控发展到低温充电、超级充电,双向充电等。发展到后期,各车企硬件方面趋同趋势明显,所以软件方面的智能化未来将是各车企竞争、形成差异化的关键点。

当前处于“软件定义汽车”的阶段,即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附加值。2022年开始,多个部门都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自动驾驶进行规范。2022年7月,深圳市率先做了高阶自动化驾驶立法相关标准工作,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仅2022年一年,就有16个省市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法规。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合肥等各个地方都布局了智能网联汽车的路网。

在此阶段,车机的芯片、智驾的芯片等电子元器件重要性更加凸显。这个智能化既包括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也涵盖了整车的智能化联动,如车手互联,以及能够将导航、ADAS信息与周围环境融合的AR-HUD抬头显示技术等。在这个方面,占据技术领先地位的车企还不多,目前还是一片蓝海。

除了技术以外,生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竞争点,即打造互联生态,比如车企自身的互联,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小米也开始造新能源汽车,他们自身在生态上就有比较大的优势,除此之外还有跟道路、交通等的联系。

还有就是卷区域,搞组团式出海,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包括整车、技术、品牌、动力电池、充电桩等全产业链的“出海”,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欣旺达等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纷纷披露了海外布局规划,能链智电、香山股份、科士达、特锐德等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也在加快开拓海外市场。

但车企在出海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比如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补贴进行调查,拜登已命令美国商务部针对海外产汽车软件开启一项调查,理由是中国技术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另外一方面,有很多水土不服、管理效率低下、盲目照搬本国营销方案等情况,这些都需要后续进行提升,要不断提升出海的质量,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总的来说,新的一年,新能源汽车还是要继续卷,卷上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