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战场。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在当前产业技术跨多个领域、价值构成环节更加复杂的态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和产业辐射等的影响更大,提升国家整体产业竞争力的作用也更强。特别在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区域产业须把自身所有的技术、管理、资本、市场、劳动力、自然资源、产品等要素放入全球经济系统中考量,以寻求最优配置。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朝着全球化、网群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四方面新趋势:
一是全要素集中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全球主要新兴市场,在对外开放与城市化进程相互依托下,开放带来的贸易增长及外向型产业扩张带来的工作机会,持续刺激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加速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二是服务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城市的消费、生产和交换活动,从有形物质、服务硬件转向无形软件信息、知识、思想和智慧;城市制造业向小批量定制、核心技术研发和服务化转型,城市外圈的制造集群功能更明确,区域产业分工更清晰合理。
三是空间集群创新重塑。在创新集群的作用下,区域一体化中的城市群由孤立、同心圆、单中心向网络化和多中心城市群转化,中心城市集群在产业功能和城市空间上越来越高度重合。
四是服务全球活动功能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主要城市由服务于地方辖区,发展为服务全球活动的一个环节或者节点,特别是服务全球创新、服务全球消费。
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将带来更深刻的产业变革,智能化、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将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目标,区域一体化中产业国际竞争力将进入整体协同阶段。智能互联的产品和工厂将集聚成全球创新中心;整体的、集成的、用户驱动的、开放的、创新的产业链体系开始生成;科学、技术、产品最终促使整个社会治理由政府、社区和企业协同进行。
长三角地区经济要素通过空间、结构、政策等方面的系统升级,推动长三角经济增长动能转型,促使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全面进入“高阶版”。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快长三角产业链整体升级,提升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既为我国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我国适应比较优势变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路径。
长三角经济增长动能进入转型期,要素的系统升级将使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全面进入“高阶版”。
第一,空间升级。在创新驱动下,依据创新要素的空间配置和效率要求,区域产业集群将被重塑,从点状布局向轴向布局、圈层布局和网络布局层层推进,创新中心与周边城市和区域联动发展形成创新城市集群。
第二,结构升级。在技术革新驱动下,城市“制造业回归”的实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制造和服务将整体升级,首位城市从“集聚制造业的城市”向“孵化制造业的城市”转型,小型、专业、高附加值企业将成为城市制造业新主体;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两大重要主体;大量的科研院所、专业中介服务组织集聚。
第三,政策升级。在整个升级过程中,产业生态系统中的政策调整愈发重要。要促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精准化,就必须优化产业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比如,东京都市圈涉及多个地方行政组织,圈内产业竞争力的保持与提高,与圈内跨区域行政组织保持紧密的协调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区域行政协调制度,这是二战后东京都市圈产业竞争力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制度保障。
浙江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已进入“关键爬坡期”,要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以创新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产业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是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者。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浙江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进入“关键爬坡期”,即从早期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形成的“世界工厂”模式,到技术创新引领和数字融合发展的新竞争阶段;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需市场发展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货物贸易节点区域;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商品输出地,发展成对外开展资本输出的全球投资创业大平台。
以产业协同推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浙江继续在以下两方面持续着力:
一方面,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浙江制造”兼备“世界工厂”和国内最大消费市场的双重特征,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后,福特公司停止通过中国工厂向美国出口福克斯轿车,但没有将中国的产能迁移回美国,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和上下游产业链完善,这种优势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在消费升级中,浙江既要注重对品牌建设的升级,也要注重对消费场景的升级,打破生产和消费传统模式,聚焦精神消费、知识消费、健康消费和智能化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依托5G等现代技术,依托上海研发、创新、时尚、咨询等高端服务业资源,共同打造长三角消费、生产共融的生态圈。
另一方面,以创新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依托上海在制度创新、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共建共享共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在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引导作用的同时,积极推进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推动大学、科研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交易市场等机构的跨地区发展和整合,形成一体化运作的体系和机制。联动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科技研发共享平台、一体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进整个区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成为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竞争的重要力量。
(撰稿:汤蕴懿 上海社会科学院宣传部部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