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野下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价值研究

发布者:csjjjd发布时间:2020-11-23浏览次数:468

江西的发展对长江经济带乃至“一带一路”战略,都具有积极意义。江西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省份,它的发展能更好地推动长江上中下游的联动与合作,有助于实现"平衡发展、共同繁荣"战略目标;而长江经济带的整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连接作用,对“一带一路”战略形成助力。江西省要结合自身特点,将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走出独一无二的发展道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新增长极。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江西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关系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此外,它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众多领域,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与每一省份息息相关。对江西而言,“一带一路”战略是必须乘借的“东风”,有利于加速江西的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了投资和贸易,同时有利于推动江西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江西在农业综合开发、资源勘探开发、传统制造业上的优势,推进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建立大型跨国企业。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有18个省份被纳入“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并明确了任务。江西南昌成功入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中被明确定位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这就使得“一带一路”战略与江西的联系更为密切,江西在融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应该将其与之前的战略部署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紧密结合,做到有机统一,发挥1+1﹥2的作用。

二、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必要性

(一)长江经济带的特殊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对我国整体区域的发展具有联动作用。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横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区域,连接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联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协调区域发展,平衡东西部发展差异,以及中下游地区的产业转移,缓解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促进三个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平衡区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整合中面临众多的困难,其中最大困难是空间距离上的隔阂,两部分一东一西,隔中部地区而相望,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散、距离远、“首尾不得兼顾”的缺陷。长江经济带处于“一带”“一路”两个战略区域的中间位置,通过发挥联动作用可以使“一带一路”实现整体性。依据空间近邻效应,在能够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实现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各种经济活动都倾向于就近组织经济要素、资源,容易与空间上距离较近的相关经济活动发生联系。长江经济带连接东海出海口和西部云南口岸,把我国东部和西部、西南部以及渝新欧大通道沿线的中亚、和东欧地区连接起来。在空间上与“一带一路”部分重叠、相互交织的长江经济带,改善了“一带一路”所辖地区在地理空间上“U”型分离的局面。

(二)江西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在长江水道上,江西九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之间的重要港口。如果加强九江的港口建设,提高其集装箱、大宗散货等的运输能力,首先将有效连通长江下游与中游之间的运输体系,有利于长江水道运输力的整合。其次,将促进长江航道的梯级发展,进一步提升赣江及沿岸支流航道的等级,有机衔接长江干线航道,形成紧密的干支线航运网。最终将力促长江沿线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相对于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腹地广阔、劳动力廉价、资源丰富等优势,尤其是江西,具有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的良好区位,只要构建相应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就可以顺利接受来自长江中上游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具有市场需求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这既有利于推动长江下游地区产业淘汰、转型、升级,又有利于促进中上游地区发挥优势,实现自身发展,缩小长江流域地区差距,最终有利于长江流域的产业调整更新、整合发展。

农业是江西经济的特色之一。江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耕地资源丰富。属于“全国产粮大省”,还为人均耕地资源较少的长江下游地区提供充足的粮食、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保障长江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江西许多农产品在国内也享誉盛名,如赣南的脐橙,庐山的云雾茶,南丰蜜桔等。因为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各有特点,分工不同,各司其职,缺少任何一个,都会阻碍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发展。因此,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意义重大。

三、“一带一路”视野下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具体发展策略

(一)突出优势,构建工、农业生产基地,打造“拳头”产品

自古以来,江西就以自己的特色产品打开出口路径,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出口省份。自隋唐以来,江西的景德镇陶瓷就广销海外。江西的茶叶、夏布、茧丝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货物。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使内陆身份与邻近各国的投资和贸易更为便利,比如2014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试运的“赣新欧”国际铁路,从南昌铁路北站出发,直接与乌兹别克斯坦相连,为江西出口商品走出中部腹地、横跨亚欧大陆桥提供了前提。江西应抓住发展机遇,顺应时代需求,打造新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重续江西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辉煌。

江西自然条件优越,是农业大省;江西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金、银、铜、稀土和钨的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江西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绿色农产品逐渐成为江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就绿色食品一项就有916个,居全国前列;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拥有众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的支柱产业如中成药和生物制药、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新型建材等形成了良好的基础;高精铜材、精密机械、特色化工、新型服务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江西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绿色农业、特色工业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工、农业生产基地,提高江西在全国工、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以工、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江西要打造“拳头”产品,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据《江西统计年鉴2013》显示,江西的出口高度集中于农业,其活动物、动物产品的出口额远超机械、化学、纺织等类别的产品。江西有中国驰名商标品种9件,包括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凤凰相机、金圣卷烟等,而湖北在2013年就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0枚。为了缩小差距,江西应再接再厉,依托工、农业生产基地,打造更多“拳头”产品,以扩大出口规模,改变出口结构,争取发展成为内陆对外开放的新桥头堡。

(二)建设生态经济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有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前车之鉴,但依然出现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案例层出不穷。“一带一路”战略与其他战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是联动全国经济的全范围战略,更是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全领域的战略,保护环境、和谐发展是其应有之义。江西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要求,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必须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一起抓,使江西人民既享受发展的成果,又拥有优良的生活环境。这同时也是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贯彻。

江西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达60%。尤其是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优良,在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城市化水平等各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江西应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相呼应,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中部省份综合开发的新模式。

(三)避害趋利,实现快速崛起

首先,避免盲目城镇化损害农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利弊一直是各界讨论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科学的城镇化会给农业发展带来灾难。第一,过度的城镇化建设致使优质耕地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统计,在1996年至2009年十三年的时间中,建设占用、结构调整,致使耕地减少逾2.03亿亩,仅东南5省就减少1798万亩,所减少的土地大都是优质的耕地、水田。第二,过度的城镇化建设致使农村劳动力流失。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人口多数是老弱病残,形成了“空心村”的现象,出现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阻碍。江西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必须充分认识盲目城镇化的危害,科学规划城镇规模,正确引导劳动力流动,保障农业建设有地可种、有人可用。

其次,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使产业发展趋于同一,使区域主导产业也只能小规模、低水平的发展,还埋下了内部恶性竞争的隐患。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了重复建设、“一哄而上”的危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12家成员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等九大行业的兼并重组任务。江西在发展过程中要防患于未然,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合理规划区域经济建设,避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出现。

最后,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大批中国旅客去境外购物的现象。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名,但本国民众却更愿意到境外购物,这种现象使中国的制造业倍感尴尬。究其原因,新技术开发乏力是根本。新技术的开发伴随着巨大的前期投入,这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国家虽然对小微企业有政策倾斜,但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压力依然很大,融资难成为顽疾。缺少技术进步途径的企业,只能在低端领域重复开发,通过压低价格的手段相互竞争,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进而影响整个制造业的进步。江西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开辟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