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源于现实的发展需求,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根本的遵循。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水资源战略的储备库。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本理念,重庆为建设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而不懈努力。
一、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意义
首先,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5日在重庆组织召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时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臵”。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团审议,尤其强调“要进一步的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
其次,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事关国家安全。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的建设,本质是把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促发展。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绿色的动力,倒逼产业发展转型,持续改善环境的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之地,人地关系十分复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臵已经刻不容缓。重庆生态资源丰富,在国家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严守五个“绝不能”底线,突出发展绿色本底,从源头上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推动重庆大城市、大库区的协调发展,携手长江流域相关省区,不仅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最后,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现实要求。长江穿过重庆境内,总共770公里,居上游各省市之首。三峡库区水容量总共300亿立方米,占库区总量的77%。其水土、大气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产生敏感影响。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有利于江河流量调节的生态功能,保护三峡工程安全运行,维护长江中下游乃至更大范围地区的安全。
二、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所取得的成果
一是保护修复长江生态取得较好成果。依照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坚决禁止在长江主要干流1公里范围内建化工园区。近年来,重庆加快调整,大力实施污染企业的搬迁,累计关闭了256家重点污染企业,完成钢铁、煤炭、船舶、水泥等生产区的目标,保护和修复了长江生态环境。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重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到201天,细颗粒物浓度同比下降了3%。三峡库区水质保持稳定,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的水质总体为优。划定生态的红线保护区域总共是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平方面积的37%,未来任务仍旧艰巨。
三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重庆二元经济结构差距缩小,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退耕还林成效显著,这也是三峡库区水库建成的后续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强生态修复和培育。重庆深入开展长江干流两岸大规模的绿化行动,深入实施山水林天湖草一体化的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库区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从中央到重庆将会投入很多资金加以治理,两岸青山绿水,生态修复和培育工作取得成效。
二是加强污染治理和防治。重庆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大气10条、水10条、土10条,确保长江重庆的水质为优,争取水质优于三类的目标要达到95%。要严格工业污染防治,全面取缔污染小企业,对历史形成的存在风险隐患的企业实行环保搬迁。
三是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实施土壤的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大农村环境的整治。这也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考虑。提高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垃圾处理,科学整治城市的黑臭水体,严控港口的船舶污染,严格防治大气污染。
四是要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不仅重庆需要,中下游地区的居民取水都是来自长江,保护长江水资源质量尤其重要。重庆要加强饮用水的水源地保护,开展集中式饮水水源的规模化建设,优化水资源配臵,建设重大水利项目,基本解决部分区域工程性缺水,建设沿江沿河水资源保护带,开展长江流域水资源的联合调度,切实保障生态用水。
五是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防止和严控布局低水平特别是污染产业,培育壮大清洁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有序淘汰落后产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循环利用。
六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体系,实施限制类目录动态调整,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实施信息强制披露、严惩重罚等手段。此外还有推动环保监察制度化、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举措。
(撰稿:陈全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