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共生共荣,是生命共同体,历史如此,未来也如此。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更加需要长江经济带的腹地支撑、资源支撑、市场支撑、企业支撑和人才支撑。特别是,上海从国际大都市向全球城市迈进,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迈进,向“一带一路”桥头堡迈进中,如果没有长江经济带各地的现实需求和积极参与,所有的战略设想和规划,就是空中楼阁、脱离现实,没有根基、没有动能、没有路径。这里我们梳理出上海必须积极争取长江经济带各地提供支撑的五大需求点。
一、长江经济带各地面向国际的服务需求支撑
上海“四个中心”服务功能是否具有国际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服务总流量是否进入各国际大都市前列,二是服务流量是否具有全球影响力。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核心。这两项标志,没有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服务需求,单靠上海自身都是难以实现了。长江经济带各地对上海有更多更强的跨国总部功能需求、国际融资通道需求、国际贸易中介需求、国际货物中转需求,才能夯实上海提升“四个中心”建设的基础,获得最具国际比较优势的成长动能。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地对外开放,全流域地参与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以及全流域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世界级的服务需求,可以为上海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供巨大动能。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的对外开放、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必由之路。
二、长江经济带各地产业创新的技术需求支撑
上海建设的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其全球影响力目标可界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全球前沿科技、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上形成全球影响力,二是在全球前沿科技带动产业变革、驱动经济发展上形成全球影响力,三是在全球前沿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配置上形成全球影响力。三大影响力建设,同样要有有效需求的动力支撑,而且这个有效需求越大,上海获得的动力也越大。所谓有效需求,就是来自各地企业技术升级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技术创新需求,来自各地培育新兴产业,造就新动能中的科技创新需求,来自各地构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科技服务需求。
上述三大需求,首先体现了市场导向。各地的科技创新需求,提出了一大批项目需求,更具现实性和有效性,上海围绕这些有效需求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和绩效水平;其次体现了市场动力。各地为科技创新提供各类项目资金,不仅可以形成资金动力,更重要的是将形成市场导向下的动力机制,这是上海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最需要的动力。当前长江经济带多数地区已提出并正在积极实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行动,为上海带来的更多是机会,而不是竞争。上海要主动作为,以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重要抓手,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协同体系建设,增强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服务供给能力。
三、长江经济带各地企业加入全球产业链的总部需求支撑
如果把上海与全球几个重要的国际大都市,也就是几个全球城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上海存在明显的弱项:一是跨国公司总数比较少,二是国际组织也非常少。比如东京,集中了大量日本本土企业总部,而且这些总部绝大多数为跨国公司总部。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仅仅拥有“四个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大批参与多国投资和经营业务的跨国公司总部,其中要有相当数量是源自中国本土的跨国公司。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将提升中国企业、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将不断提升上海在全球各个重要国际大都市中的地位和影响。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直接对外投资和发展跨国业务时,上海作为桥头堡的作用将更加显现。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大量优秀民营企业,也都在积极参与对外投资,都需要利用上海的对外开放优势和“四个中心”功能到上海设立业务总部,当这些企业顺利完成对外投资构架时,就可以转型升级为跨国公司,他们在上海的业务总部也将随之升格为跨国公司总部。上海极其需要引进和培育出一批这样的跨国公司总部。
四、长江经济带各地要素配置的市场一体化需求支撑
上海的“四个中心”,更多表现为四大服务功能的市场大平台、市场大网络,而且支撑其服务功能和服务力的基础,在于区域市场和全国市场的一体化。只有以强大的一体化优势与国际市场进行对接和接轨,上海才能真正形成全球影响力。目前,要素市场的一体化还存在明显的行政区隔阂,诸如制度不一致、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平台不衔接、市场多头等,降低了要素的自由流动性和配置有效性。中、上游地区及长三角非核心区,对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更加迫切,他们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项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需要通过上海这个大平台引进各类中高端创新要素,从长三角核心区和各个省会城市引进各类产业创新要素,他们更期待融入上海牵引的长江经济带要素市场一体化大平台、大网络,可以低障碍、高效率地获得信息、通道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也都提出了在省域内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包括建立各类区域性要素市场的建设方案,从小区域、中区域一体化,到大区域一体化,各地都将谋求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的要素市场一体化,因此上海要把握好这一需求趋势,用好这一需求动力,真正建成服务中外、辐射全球的要素市场大平台、大网络。
五、长江经济带各地提升基础设施能级的中枢需求支撑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立体交通体系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要致富先修路,这些年长江中上游各地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在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从省内互联互通,到城市群互联互通,再到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以及与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有的已付诸实施,有的已形成建设规划。这些,对夯实上海“四个中心”发展基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江经济带各个省会城市是所在省域的枢纽城市,成都与重庆是成渝城市群枢纽城市,武汉是中游城市群枢纽城市,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枢纽城市,同时更是长江经济带的中心枢纽城市。
日本把东京称为中枢城市,即体现了东京在日本各个枢纽城市中的中心地位,是枢纽中的枢纽。中枢城市为各个区域性枢纽城市提供支点支撑,提供更高层级的功能服务;反过来,各个区域性枢纽城市也为中枢城市提供需求支撑,提供网络节点支持,如果没有一批分支性枢纽城市加入大枢纽网络,就难以造就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中枢城市。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桥头堡使命,这也是各地对上海的共同认识、共同需求,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就是要发挥上海的中枢功能,在立体交通、环境保护、信息网络等方面,把各个区域性枢纽城市链接起来,进而链接更加广泛的各个地级城市,形成一张真正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网络,进而通过上海与全球链接起来。这时的上海,依托长江经济带均衡发展的腹地,可以更加有力地迈向全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