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内外宏观环境中的复杂影响因素增多,不稳定性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在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速不同程度下降,但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区域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在长江经济带和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显著。
一、经济走势下行为主,增速“西快东慢”
纵向来看,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增速总体都呈下行走势。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6.8%,较上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较2015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1.9个百分点;27市中,2/3的地区经济增速低于上年,近9/10的地区经济增速低于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8%,较上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0.4个百分点,较2015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31市中,4/5以上地区经济增速低于上年,近9/10的地区经济增速低于2015年。成渝城市群16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7%,较上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较2015年区域经济增速下降1.3个百分点;16市中,3/4的地区经济增速低于上年,4/5以上地区经济增速低于2015年。三大城市群之间比较,201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年均增长7.7%,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年均增长8.2%,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年均增长8.3%;五年平均经济增速成渝城市群最高,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之相近,长三角城市群较低。2015年,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速最高,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速最低,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速相近;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增速最高,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速与之相近,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速与两地差距拉大,区域经济增长态势“西快东慢”的格局更为明显。
横向比较,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6.1%),两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速高于长江经济带(7.2%)。其中,长三角城市群27市平均经济增速较长江经济带11省市平均经济增速低0.4个百分点,较全国经济增速高0.7个百分点;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平均经济增速比长江经济带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成渝城市群16市平均经济增速较长江经济带高0.5个百分点,较全国高1.6个百分点。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都在中高速区间运行,且保持领先全国的发展态势。
二、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东大西小”
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区域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27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0.4万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总量迈上9万亿元台阶,31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9.38万亿元;成渝城市群地区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16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6.51万亿元。三大城市群之间比较,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面积最小,但区域经济总量超过两大城市群经济总量之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是成渝城市群的1.4倍多,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规模呈现“东大西小”,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在三大城市群所涉74市中,地区生产总值1万亿元以上的市10个,其中6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2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个位于成渝城市群;0.5-1万亿元的市11个,其中10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大市呈现“东多西少”的地区分布特征。
从对全国的经济贡献来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4市土地总面积约81.4万平方公里,2019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36.3万亿元,常住总人口约3.97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8.5%、36.6%、28.4%。其中,长三角城市群27市以占全国约2.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约20.6%的经济总量,集聚了全国约11.8%的常住人口;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以占全国约3.6%的土地面积,产出了全国约9.5%的经济总量,集聚了全国约9.4%的常住人口;成渝城市群16市以占全国约2.5%的土地面积,产出了全国约6.6%的经济总量,集聚了全国约7.2%的常住人口。74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较三大城市群规划区域比重高约1.1个百分点,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三大城市群规划基期比重高约3.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比重较三大城市群规划基期比重高约1.9个百分点,可见,近年三大城市群对全国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及吸纳常住人口比重有所提高。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以占全国不足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1/4以上的常住人口,产出了全国1/3以上的经济总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三大城市群74市以占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2/5的土地面积,吸纳了11省市近2/3的常住人口,产出了11省市近4/5的经济总量,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支撑和影响作用。
表1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面积、GDP、人口及占全国比重
主要指标 | 长三角城市群(27市) | 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 | 成渝城市群(16市) | 合计(74市) | |
总量规模 |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22.5 | 35 | 23.9 | 81.4 |
GDP(万亿元) | 20.4 | 9.4 | 6.5 | 36.3 | |
常住人口(亿人) | 1.65 | 1.31 | 1.01 | 3.97 | |
占全国比重 | 土地面积(%) | 2.3 | 3.6 | 2.5 | 8.5 |
GDP(%) | 20.6 | 9.5 | 6.6 | 36.6 | |
常住人口(%) | 11.8 | 9.4 | 7.2 | 28.4 |
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天门市常住人口数据为2018年值,根据该市近3年人口变动趋势,2019年实际常住人口将会少于2018年,数量约减少6千人左右,对城市群人口总量及占全国比重的数值影响较小。
三、经济质量逐步提升,水平“东高西低”
近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现状水平“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异格局明显,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
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2.37万元,明显高于全国人均水平(约7.09万元),按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约为1.79万美元;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约为7.18万元,略高于全国人均水平,约合1.04万美元;成渝城市群16市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约为6.46万元,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约合0.94万美元。三大城市群之间比较,长三角城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明显领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水平相近,长江中游城市群略高。分城市来看,三大城市群74市中,39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37市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其中22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3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市位于成渝城市群;8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以上,其中7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从地均产出来看,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9062万元,长江中游城市群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680万元,成渝城市群每平方公里土地约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716万元。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产出效率差距较大,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单位面积产出相近,均不足长三角城市群单位面积产出的1/3,但均高于全国单位面积产出水平(约1032万元/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左右。
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68.4%,较全国人口城镇化率(60.6%)高7个多百分点;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60.5%,与全国人口城镇化率基本持平;成渝城市群16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2.7%,比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低7个多百分点。三大城市群之间的人口城镇化率水平形成较明显的梯度差距,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率较长江中游城市群高7个多百分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率比成渝城市群高7个多百分点,成渝城市群的城镇化率比长三角城市群低15个多百分点。分城市来看,三大城市群74市中,37市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其中22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3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市位于成渝城市群;16市城镇化率超过70%,其中10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5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1个位于成渝城市群;3市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其中2个位于长三角城市群,1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表2 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主要指标及全国比较
城市群名称 | 人均GDP(万元) | 单位面积GDP(万元/平方公里) | 城镇化率(%)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长三角城市群 | 12.37 | 9062 | 68.4 | 53221 | 27172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7.18 | 2680 | 60.5 | 37642 | 18514 |
成渝城市群 | 6.46 | 2716 | 52.7 | 36765.5625 | 17071.75 |
全 国 | 7.09 | 1032 | 60.6 | 42359 | 16021 |
城乡居民收入来看,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32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7172元,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均高出1.1万元左右;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7642元,低于全国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514元,高于全国水平;成渝城市群16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6766元,低于全国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7072元,略高于全国水平。三大城市群之间比较,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领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近,长江中游城市群略高;城乡收入比长三角城市群最小(1.96),长江中游城市群居中(2.03),成渝城市群最高(2.15),但都小于全国平均水平(2.64)。分城市来看,三大城市群74市中,25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其中20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4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1市位于成渝城市群;62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其中24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26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12市位于成渝城市群。
(撰稿:薛艳杰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