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化发展并重——对长三角地区“十四五”发展趋势的思考(下)

发布者:csjjjd发布时间:2021-07-14浏览次数:504

三、浙江将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的目标,加快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的建设进程

浙江省提出,要在“十三五“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发挥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打造硬核成果、形成发展胜势,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形成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

1.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8.5万亿元、13万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左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山海协作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省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前列。

2.努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

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要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初步建成重大科学装置群,基本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区域性创新平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新材料科创高地,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3.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全球投资避风港基本建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4.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浙江历史为依托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浙江精神为底色的创新文化、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数字文化全面发展,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形成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浙江新格局,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5.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发展位居全国前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拓宽,诗画浙江美丽大花园基本建成、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美誉度显著提升,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6.努力打造省域现代治理先行示范区

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清廉浙江建设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更加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基本建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平安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7.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低收入群体增收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康浙江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四、安徽将围绕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安徽省立足自身优势与发展基础,对“十四五“期间的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

1.经济实力实现新的更大跃升

发展是解决安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市、区)。

2.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高质量供给持续扩大,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现代流通体系日益完善,有效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更加顺畅,进口和出口、投资和贸易、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3.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更大增强

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并争先进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主要创新指标明显上升,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人才强省基本建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4.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的更大进展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沪苏浙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全面对接,全省域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占长三角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八个中心区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长三角平均水平的差距持续缩小。

5.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的更大优化

“一圈五区”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联通融合水平提高,形成合理分工、竞相发展格局。合肥都市圈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皖北地区经济增速较大幅度高于全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高。

6.改革开放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国际性开放合作平台相继建成,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7.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的更大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8.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更大进步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9.民生福祉实现新的更大增进

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人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10.治理效能实现新的更大提升

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安徽建设不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孙克强

(转载自《长三角观察》2021年第5月号(总第1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