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五大衔接”——以铜陵为例

发布者:csjjjd发布时间:2021-07-14浏览次数:647

当前,铜陵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探讨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对铜陵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认识观念衔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衔接不足,工作就无法形成系统推进的整体思维。建议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思想引领加强衔接理论研究,促进衔接政策宣讲,加速形成有效衔接的一致认识和观念认同,要意识到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根本目的都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共同富裕。要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树牢“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进而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

二、战略规划衔接

规划具有导向性、引领性和约束性,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规划层面做好衔接,形成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的衔接机制,在脱贫攻坚规划中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预留相应空间、在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中要充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充分衔接中通盘考虑和统筹谋划,有利于持续推进和取得成效。建议以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及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为准绳,以中共铜陵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铜陵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依据,在吸纳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衔接好各专项和行业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编制出枞阳县和效区乡村振兴规划,突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注重各乡镇差异化发展,以特色产业引领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动,切实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将脱贫后待完成的任务、工程、项目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强化接续支持。

三、体制机制衔接

科学良性的机制是成功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科学良性的机制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有其内在的规律。建议借鉴脱贫攻坚构建的责任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乡村振兴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在领导机制上,应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在工作机制上,抓脱贫攻坚促党建工作机制,应与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有机衔接。在考核机制上,要建立县(区)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选拔的重要标准。此外,第三方评估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乡村振兴成效考核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总结经验后推广。

四、工程项目衔接

近年来,铜陵市在脱贫攻坚领域深入推进“五大提升工程”(即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消费扶贫和志智双扶提升工程),还有一些正在谋划的项目。据统计,2020年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345.4万元,涉及466个项目,其中,新建项目277个,占总数量的59.4%,涉及资金17218.9万元,占总资金量的70.7%。对这些工程与项目建设,建议应当与铜陵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展的“产业提质、环境提升、文化提振、组织提优”等系列专项行动、重点工程、重要计划有机衔接,产生同频共振效应,进一步突出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长久之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增强内生动力。进而在2020年后,进一步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融入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去,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努力让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五、政策措施衔接

政策具有规范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保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手段。做好现有政策的评估。脱贫攻坚的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探索,需要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和统筹安排,有些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长期性和普适性就要保留,有些经过实践证明在实施中弊大于利,该废止的废止,该保留的保留。建议按照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转变政策供给方式,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深化完善激活农村“人、地、钱”要素的政策措施,制定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专项政策,均衡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避免“政策悬崖”问题的出现。突出乡村产业发展政策的衔接,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六大“万千工程”,进一步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提高乡村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推动长效扶贫产业向“互联网+农业”发展。

 

铜陵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铜陵市社科联副主席 方 元

铜陵市政协委员、铜陵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 齐长荣

(转载自《长三角观察》2021年第5月号(总第1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