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长三角四位社科专家谈进博会溢出效应

发布者:csjjjd发布时间:2023-01-09浏览次数:170

编者按:

作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5年来,进博会就像一颗充满能量的“内核”,不断释放着溢出效应,形成大量跨境贸易新制度、开放合作新模式,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新策源地。

上海电台长三角之声主持人江冉和张新共同对话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浙江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查志强、江苏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孙克强、安徽社会科学院城乡所所长孔令刚,详细探讨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主持人:在进博会主导的开放进程中,上海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给长三角区域带来哪些发展上的助力?

王振:5年前,中央把举办进博会这么一个世界级的平台交给了上海,对上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平台。进博会目前是全世界最大最领先的,是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个大平台。

第二、通过这个平台,让中国与世界能够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来说,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进博会的平台,让世界来共享中国的大市场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正用实际行动推动世界繁荣,建设命运共同体。

第三、进博会不仅仅是一个展会。很多企业(包括一些世界巨头)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进博会让他们更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也为一些国家搭建了一个人文、经济、技术等各方面交流的平台。

另外,展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重量级论坛,这些论坛得到了联合国机构、国家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积极支持,共同探讨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世界各国的开放共享,进一步充实了大平台的内容和功能。

具体对于长三角而言,有了进博会,就有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虹桥枢纽不仅覆盖了上海151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还包括嘉定、松江、金山、青浦等上海其他地区,同时还包括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安徽合肥,这样就等于覆盖到了整个长三角地区。

进博会的作用体现在长三角协同开放中,并越来越具备引擎性质,很多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举措,就是在这个机制下产生的。这些举措包括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这些地方进行先行先试探索,然后再复制到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以及安徽合肥,接下来可能复制推广到更多区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行动和布局。

我觉得进博会还让我们长三角的企业获得两个分享红利。一是能够与国际上更多的企业交流,通过跟各个国家中小企业或者各个国家商务部门的交流,拓展了我们的渠道和视野。二是更多的进口产品进入中国,可能会对我们企业带来压力,国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推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竞争,竞争的动力催生了企业的活力。进博会所形成的竞争不只是技术上的竞争,还有市场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平台的竞争,通过竞争让我们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家精神方面,能够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主持人:刚刚发表的《世界开放报告》中提到,中国开放指数由2012年到2020年间提升了5.6%,排名从第四十七位跃升到了第三十九位。国际经贸合作成果非常丰硕,比如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万列,通达了欧洲23个国家。请问浙江省社科院查志强副院长,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尤其是长三角区域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一个角色?

查志强:刚才主持人列举了几个数字,这些数字其实也充分显示了长三角地区在现阶段全球开放格局中相应的地位。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制度性开放。这些年来,长三角相关省市围绕制度性开放,有一些探索和实践,也体现出丰厚的国际经贸合作成果。

中欧班列中的“义新欧”比较典型。浙江的一些数字可能代表目前我们长三角开放板块在全球的地位。比如说从去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数字来看,浙江的出口规模首次升至全国第三位,光浙江一省的出口规模就占到全球比重的2.2%。这个数字也接近浙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也就是说,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海外浙江。相信上海和江苏在这方面的业绩也是非常显著的。

除了货物贸易以外,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短板是服务贸易,但去年浙江的服务贸易占比也占到了全国的8.3%。另外,浙江的数字贸易比较领先,浙江跨境电商中试区的覆盖率、海外仓的服务都在全国居于领先或首创地位。

同时,在这个制度型开放的顶层设计方面,三省一市都有自贸试验区,这也体现了自贸试验区在长三角的全覆盖,是目前来讲全国最高能级的开放平台。这次二十大报告中也非常强调,要拓展自贸试验区的网络,这方面我们有比较好的基础。

在构建立体开放的通道方面,长三角也有非常好的实践。刚才讲到的“义新欧”班列,目前是全国开行线路最多、满载率最高的,已经联通了亚欧大陆51个国家和地区,绩效非常显著。此外,从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提升跨境电商制度创新监管服务水平、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的优化等方面来看,应该讲三省一市的推进力度都比较好,也体现了长三角在整个开放格局中的相应地位和发展绩效。

主持人:接着想问问江苏省社科院财贸所的孙克强研究员,从长三角区域来看,您认为贸易对于这一片区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刚刚我们提到了我们的贸易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那么为了稳固贸易磐石,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孙克强:从5次进博会来看,进博会的溢出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上海。首先得益的是紧邻上海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也就是整个长三角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上提出,把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所以,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和进博会是同时同向在发展。

刚才主持人讲,为什么贸易对长三角地区来讲非常重要,这个和长三角地区整个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与当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系更紧密。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我们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虽然现在整个长三角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在增大,但是,也要看到在这种不确定下,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长三角一体化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长三角地区要咬住发展国际先进制造业这样一个目标不放松。对长三角地区来讲,发展国际先进制造业就是如何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问题。

第五届进博会一共签订了大约3000多亿美金的合同。比仅仅5天的会期影响更大的,是后续外资、技术、产品的持续跟进,包括对产业的影响。

另一方面,回答了长三角高质量高在什么地方?先进在什么地方?进博会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机会。经济发展国际化在哪里?进博会提供了一个平台,国际化就在面前,就在家门口。这次进博会,世界500强中有28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了进来。通过会展,江苏的很多企业,看到了我们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产品的差距,产业的差距。国际贸易,不仅是把产品销往国外,更重要的是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这都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更快发展、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目标,提供了价值导向。所以,进博会对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质量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大的、积极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主持人:我们的国际进口博览会是6+365的、永不落幕的。对于各省各家企业来说,365天的收获要远远大于这5天的收获。说到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方面的内容,咱们长三角区域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努力是必须要做的,给今后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将会带来些什么?王院长。

王振:进博会不仅仅是跟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商品进出口关联起来,关键是要进一步关联到正在推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今年初,国家专门发布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统一大市场当然也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一个基础性的、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市场设施的高标准联通。

像物流就是市场设施,一些交易平台、展会平台也是很重要的市场设施,当然也包括一些要素交易市场。进博会主要是一个进出口商品的交易市场,它是有形的市场,通过有形的市场会联动到其他的一些市场设施。

首先,它跟国际市场设施各类企业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枢纽型的市场设施。这个枢纽型的市场平台不光带动长三角周边地区三省一市,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还带动全国各地的类似平台企业加入到交易市场,然后跟全世界的交易连接起来,这个枢纽的带动性很强。

另外,它还会带动物流。刚才查院长讲到了中欧班列,义乌是开通比较早的,现在上海也开通了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带动进口商品,当然也带动出口商品,把国内的物流跟国际港口物流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也把国内各个区域的交通物流连接了起来。

更多在制度建设上。统一大市场很重要的是基础性的制度,比方知识产权、统一监管等,通过这个平台高标准、国际化、枢纽化的建设,先从长三角开始,统一区域性的大市场,然后再拓展到全国统一大市场。

主持人:从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时间,中国中西部进出口占比由11.1%提升到了17.7%。2013年到2021年总共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2021年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的负面清单也在不断缩减,一个缩减到了31,另外一个缩减到了27。想请教安徽省社科院城乡所的孔令刚所长,从长三角区域来看,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不断完善,这意味着什么?

孔令刚: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占比由11.1%提升到17.7%,占比的提升、以及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这些都说明国家对外开放的区域和领域在持续扩大,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开放的层次越来越深。

更重要的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推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安徽设立自贸区时间相对晚一些,但安徽通过加入长三角自贸区联盟等形式,向沪苏浙学习,并结合自身优势,对照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来推动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压缩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在省级层面整合三个片区资源,推出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在开启“合新欧”班列、创新贸易形式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安徽也积极发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枢纽和门户功能,强化区域间开放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推动中西部地区在开放空间、层次以及开放领域等方面挖掘潜力,积极推动各省市结合自身产业和区位优势,形成差异化的合作思路。

在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说明国家对外开放的区域和领域都在扩大,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安徽现在开放的层次也越来越深。下一步,安徽要扩大进博会在安徽的辐射效应。进博会开始以来,安徽组织了很多企业参与,今年组织了1680家安徽企业、近6000安徽人参加了进博会。最近,安徽连续签了很多协议,引进大企业来安徽。安徽既是中国中部、也是长三角区域的枢纽门户。我们要通过扩大进博会对安徽的辐射效应,发挥这种枢纽和门户优势,强化区域性开发联动。

希望通过进博会,在长三角区域中,自贸区联盟之间相互学、相互借鉴,通过双向开放合作,推动中国地区在开放空间、开放城市、开放领域等各方面挖掘潜力,推动各个省市结合自身的产业和区域优势,形成差异化合作思路。

主持人: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贸易打破了时空属性,为传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在长三角区域,浙江的数字经济一直走在前列,想请问查院长,您觉得长三角数字贸易的成熟度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查志强:首先,在推进制度性开放进程中,中国也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数字经济的重点规则安排,体现出在数字贸易领域,我们希望自身有更多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这样一个诉求。

对长三角区域而言,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经济复苏、打造经济新动能方面,数字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三省一市围绕打造数字长三角,包括发展数字贸易、增强全球话语权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具有共性的目标。

以浙江为例,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数字贸易发展458的框架体系,率先落地了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试点、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等探索。根据浙江的规划,到2025年数字贸易占全球的比重要达到2.5%以上,要初步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这是一个雄心壮志。下一步该怎么走,还是要找准发力点。

首先,还是要主动对标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就数字贸易这个领域而言,在WTO还没有形成有效规则之前,比如说RCEP,RCEP本身可以通过区域一体化的协议提升数字贸易的共识,推动数字贸易的全球化。但当前也面临一些难点,比如数据确权和认证,规则制定以及数字贸易金融产品如何列入全球价值链,这些方面都存在难度。浙江要结合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的定位,主动对标RCEP前瞻性研究和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要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推进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和系统集成改革,积极参与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定谈判和规则的建设,为我国更好参与这一领域的国际经济治理提供实践范例。

其次,在具体抓手上,还是要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数字贸易发展。浙江自贸试验区4个片区,相当一部分都聚焦了数字贸易。推进浙江的数字贸易区建设,重点要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服务贸易开放负面清单、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和公平竞争等方面积极开展压力测试。

同时,要深化“一带一路”沿线的数字贸易合作,推动数字技术和产业走向一带一路。要打造数字丝绸思路、数字健康思路、数字文化思路,比如在5G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数字贸易合作。

最后,结合数字新基建的推进,夯实数字贸易的基础。要统筹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立体开放通道的建设,加强港口、机场、通信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合作,扩大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长三角之间、甚至长三角与国际之间的节点共识和场景应用。

主持人:我们也特别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的视频致辞中提到,要共享大市场机遇,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扩大优质产品出口,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包括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其实所反映的逻辑都是我们如何在未来全球合作中越来越有话语权和主动权。我想请教一下江苏的孙克强研究员,您觉得长三角区域在这方面具备哪些优势?我们接下来可以做哪些尝试?

孙克强:从全国经济发展大局来看,长三角地区这几年在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效益方面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抓住国家大的开放的战略,利用这样的机遇来促进长三角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这次进博会为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如何利用好进博会效应,对长三角地区今后的发展意义非常深远,下一步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拓宽创新发展的路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高质量发展,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讲,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有两个途径,第一,内生内在的创新发展,这一方面长三角地区有先天的优势,长三角产业发展基础好,人才资源好,科教资源比较强大,这些都为内生性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第二,要利用好学习型创新的途径和资源。长三角地区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开放,今后同样要利用好学习型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

二是进一步深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得益于开放,而现在随着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深化,涉及的领域特别是一些核心领域,需要进一步关注。长三角前期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产品和企业的开放,今后我们还要关注技术和资本的开放。比如数据要不要开放,怎么开放?

三是在开放和创新过程中,怎样解决自身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怎样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怎样通过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职能转变,更快更大限度地让企业获得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这可能是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是怎样延续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五天会期是有限的,但是它的影响和作用是无限的,关键是怎样把这些影响和作用利用好。比如与进博会同时举行的苏州相同类型的博览会,影响也比较大,对提升整个苏州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这也就告诉我们,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其他地区也可以仿效上海进博会模式,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优势产业来做一些相应的工作,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把线下的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的进博会,做成一个线上的、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限制的、大家都可以利用的网上进博会。

主持人:我们看到进博会的另一个方式,展商慢慢变成了投资商。最后一个问题想留给孔所长,请您简单给我们梳理一下,从展商变成投资商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对长三角区域发展意味着什么?

孔令刚:我们开放的门越开越大,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进博会上不单有展,很多席位变成了投资商。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有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

从展商变投资商,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要重新认识和评价FDI,这个对上海对苏南对整个长三角区域作用太大了,它不单是带来资金,还带来产业,从社会面来讲就是带来就业,要更多地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扩大中国影响。

但新冠疫情以来,有一些外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处于观望或者撤离状态。希望通过进博会这种有效的组织活动,能够让外商看到我们有要把开放向更深层次拓展的意愿。上海和苏州,都积极希望这些外商投资企业能留下来,通过产业链这种形式让他们留下来,政策上也给与相应支持。

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国不单是商品和服务贸易大国,同时也是投资贸易大国。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年度实际使用外资从70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15万亿元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家。扩大投资合作是适应国际经贸、科技以及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积极有为的行动,也有利于长三角区域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同时,深化与国际重要地区重要国家的互补合作,进一步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长三角要在新起点上,协同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优化内资外资两种资源,激活内需外需两个市场,准确把握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和投资领域多边和双边合作标准制定,加快推进商品和要素等由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跳跃式、直联式开放,重塑长三角对外开放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