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物医药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当下,上海正发力向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起冲击。上海如何带动长三角进一步发力创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12月27日,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学术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发起并主办的“2022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论坛(第二届)”在上海成功举办。主论坛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题,邀请权威专家深度研讨,政企学研各界共享观点与成果,同时发布最新指数报告和创新案例报告。
本届论坛期间,国盛产投宝山药谷总经理刘涛、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阿斯利康中国战略合作与业务发展部执行总监,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创新医药投资负责人潘晓刚、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就“创新策源赋能生物医药·如何加速推动长三角生物医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021年创立,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论坛致力于成为有效链接长三角各地专家学者之间,以及与政府部门、企业界人士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立足长三角、面向全球、汇集智慧、创造财富、经世致用,通过主流媒体多平台传播分发,有效链接资源。
多维度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创新活力,不少企业在抗击疫情期间作出积极贡献;从未来趋势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盘没有变、在新发展格局中应有的地位没有变、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
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巨大的变化,激发了中国医药创新产业的活力。眼下,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政府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截至2021年末,上海市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支持政策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不久出台了《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措施》指出,到2025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或引进100个以上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重磅产品,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培育20家以上高水平生物医药孵化器和加速器,推动1000个以上生物医药专利在沪挂牌交易,新增布局5个以上生物医药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为100项以上高校和科研院所早期优质成果提供工程化验证及转化等创新服务。
此外,到2030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地位进一步凸显,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在沪研发并上市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重磅产品,集聚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型总部以及创新平台,研发经济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表示,创新药成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满足重大疾病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技术驱动是创新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多个重要领域迎来技术突破,有望驱动全球创新药持续增长。
“这一年国内上游企业的创新技术逐渐被资本市场和行业看到,不少创新药企的潜力不断得以释放。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比较具有前瞻性,在技术和政策的加持下,从研发生产到商业化等各个要素的产业链具有完整性,未来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引擎。”王文华说。
除了政策利好、创新技术加持之外,资本的助推也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从2019年3800亿元升至2021年7600亿元,实现翻番。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166亿元,同比增长4.6 %;制造业产值达1345.45亿元,同比增长5.5 %,与1-8月份相比,累计增速又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数据展现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阿斯利康中国战略合作与业务发展部执行总监,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创新医药投资负责人潘晓刚表示,科创板设立后资本涌入创新医药行业,使得这几年一批非常优秀的医药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也聚集了全中国最多最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同时,长三角地区高校汇集,为创新药行业培养了众多本土人才,也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医药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核心基础。
“在资本的入局后,创新更是被医药行业看做是不变的发展趋势。资本寒冬下,初创企业更要加强合作,结合优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制造能力系统升级以及创造国际竞争优势。我们目标是希望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能够结合产融优势帮助中国创新源源不断地走向全世界。”潘晓刚说。
突破“压力”实现逆势突围
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引导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加强,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2017至2021年,上海共有1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440个III类医疗器械首次获得注册证,48个创新器械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然而,作为紧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业,生物医药产业大热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难处”。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短板,一些领域还处于跟跑阶段,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此外,前两年,全球资本加大了对生物科技公司的关注和投入,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也迎来了资本的黄金时期,但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带来的经济影响,整个投融资市场缺乏信心而处于观望状态。进入2022年,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下,不少创新企业开始调整准备“过冬”,这一年被认为是中国创新药企最艰难的一年。
创新药行业的发展逻辑没有发生改变,创新药行业正朝着良性的方向,由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因此,在医药创新2.0时代的到来下,如何通过资本、政策推动,聚焦创新回归临床价值?这成为下一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聚焦的方向。
对此,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认为,生物医药领域是非常典型的投入产出周期很长,产出确定性风险较高的产业。虽然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目前一二级市场投资都开始变得理性,不少创新药企甚至在收缩过冬,但整体来说对于健康生命的需求仍然是巨大的。因此,医药创新差异化是破局的关键。
“首先应从早期就瞄准国际前沿,在全球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依托技术平台差异化,打造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产品管线。其次充分利用领先的技术平台,打造全球化的高端的合作网络。此外合作伙伴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王劲松说,随着外部环境、整个行业的变化,每一个靶点、每一个分子都在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因此,做新药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根据需求,持续调整产品管线的策略。与此同时,如果整个外部环境面临挑战,就应该倾斜资源、集中火力,做一些重点的、更有潜力的项目,满足更多病人需求、更严重的疾病需求。
眼下,生物医药是上海要“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处于全国前列,并积累了一批创新成果,孵化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是上海目标是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和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则是上海冲击万亿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当前上海也已明确规划了“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
对此,国盛产投宝山药谷总经理刘涛表示,当前市场面临着生态系统和国际化两方面的挑战。因此向内看,需要加大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投入,重点围绕临床需求和产业链,提升载体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向外看,要立足国内医药大市场,加强药品监管,通过深化生物医药全球创新合作,推动技术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和流动以及人才流动,提升产业分工国际化水平,实现产业分工国际化。
“从宝山药谷在推动生物医药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会从每一家企业独特性、个性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针对企业在融资上的问题,我们协调银行机构的支持,加大投资对接的力度。另外,我们会跟政府有非常好的沟通机制,能尽快实现政策的提前支付到位,优化现金流情况。”刘涛说,我们也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企业在租金支付、物业销售方面支付现金流匹配提供支持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帮助每一家企业渡过一个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