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全球范围内,普遍认同的世界级城市群有6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有哪些普遍规律?对标发达国家,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哪些提升空间?如何在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发挥“合体”效应?记者在国内外展开了实地调研。
轨道交通先行 构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每天8点出门,8点15到达上海地铁11号线昆山花桥站,坐6站地铁到上海赛车场站下来,再坐10分钟公交。9点钟不到,张欢欢就能准时出现在位于上海嘉定的公司办公室内。
张欢欢是浙江湖州人,目前居住在江苏昆山市花桥镇,工作在上海市嘉定区,是一个标准的“长三角人”。10年前来上海工作,她就受益于全国第一条跨省地铁——上海地铁11号线向苏州昆山的延伸。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轨道交通建设好戏连台:始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今年3月在昆山花桥镇与上海地铁11号线“会师”并开启试运行,有望在6月底开通运营。届时,住在苏州市区的居民,可以一路坐地铁去上海迪士尼游玩。
记者调研发现,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标配”。
覆盖一都三县(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的东京都市圈,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大量人口的涌入,“轨道上的都市圈”成为东京解题的关键。记者采访获悉,有超过30家公司在东京都市圈运营逾25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解决了3700万人的出行需求。
欧洲同样如此。记者曾搭乘大力士高速列车从法国首都巴黎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330公里的路程,只要1小时20分的时间。由于法国、比利时都在申根区内,持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身份证,就可以畅行无阻。考虑到巴黎、布鲁塞尔之间高铁只要一个多小时,而布鲁塞尔的房价和物价明显低于巴黎,很多人选择住在布鲁塞尔,工作在巴黎,每天乘高铁在两个城市间往返。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高铁里程超过6700公里,占全国六分之一,是全国高铁网络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的地区之一。“对长三角来说,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势在必行。”东京大学教授胡昂说。
胡昂表示,从日本的经验看,所有东京地铁都与郊区铁路线直通运行,“三铁融合”(高铁、市域铁路和地铁)对减少换乘阻力、改善出行服务做出巨大贡献。“未来长三角要通过持续发展高速铁路、优化地铁系统以及城市间的交通衔接,不断提升人员流动和物流运输的效率。”
坚持便利共享 打造“跨界无感”的公共服务体系
周一至周五在无锡分院坐诊,周末回到上海总院——这是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院长邵洁一周的行程安排,据她介绍,这里许多医生都过着和她一样的“双城生活”。
“长三角一体化的程度越深,群众共享高质量医疗资源的需求越大。”邵洁说,目前已有数百名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在无锡分院完成执业注册,定期开展诊疗活动。针对疑难重症病人,还与总院开设了绿色转诊通道。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初心,也是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已实现长三角10个城市扫码便捷通行,累计异地乘车近1500万人次;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有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7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
对比发达国家,未来长三角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水平还有持续提升的空间。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是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在荷兰采访发现,当地的城市化程度很高,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通人凭借一张公交卡就能走遍全国。
这张公交卡在荷兰被称作“OV-chipkaart”,直译为“公共交通芯片卡”,相当于我国的“公交一卡通”。但与我国不同的是,荷兰的公交卡全国通用,可以用来乘坐全国范围内所有的火车、地铁、轻轨和公共汽车,使得跨区域旅行更加便利。
“在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长三角还要不断完善医保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基础教育互动交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要通过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人”享受到民生红利。
抓好协同创新 加快区域科创共同体建设
“以前遇到技术难题,得自己想办法找资源,现在只要在平台提需求。”如何开发高性能杂化纤维材料,是困扰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多年的技术难题。
今年年初,德福伦通过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需求,最终被江苏南通的一家研究所揭榜,双方共同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项目孵化。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2021年6月新成立的科创合作平台,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截至2023年5月,长三角国创中心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近6000项,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锚定协同创新,当前长三角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
合理的分工是协同创新的关键。以东京都市圈为例,东京作为日本最大城市,拥有许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和商业区;神奈川县横滨市作为日本最大的港口,与川崎市共同支撑东京都市圈的创新发展;千叶县拥有成田国际机场等基础设施,集聚了冶金、石油、机械等重工业;埼玉县则以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汽车制造和电子产业较为发达。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丁可告诉记者,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长三角应借鉴日本经验,大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加速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形成更为合理、更加有利于创新的产业布局。
“东京都市圈的成功离不开城市间的紧密合作与协调。”胡昂分析,这给长三角带来的启示是,不同的政策和规划要尽可能协同,要以核心城市为节点来带动周边发展。“相邻的城市有不同的支柱产业,一个城市主要做A,另一个城市主要做B,就可以实现互补发展,促进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吴淳认为,长三角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距离全球顶级城市群还有一定差距,亟需寻求机制的新突破。吴淳建议组建长三角基础研究共同基金,由三省一市共同出资设立,对基金的管理探索由企业或者非政府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同时,鼓励公益性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在胡昂看来,科技创新是时代浪潮,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创业,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尤其要坚决果断地引入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