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上海立足城市功能优势,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尤其是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上取得了积极成果。新征程上,有必要通过多项举措强化“桥头堡”引领带动功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力争建成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做实支撑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可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平台的联动发展,通过优化资源整合,强化平台支撑,提升平台能级,积极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的服务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做优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经贸投资合作提供服务支撑。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应重点发挥投资贸易双向对接、市场信息、企业培训、商事法律、海外响应、金融及专业服务业对接、重大活动支持和政企桥梁等服务功能,统筹各方资源,发挥综合优势,畅通与企业对接沟通渠道,助力高水平“走出去”。
同时,可依托长三角区域对外投资合作联盟,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通过加强三省一市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
二是做强专业性公共平台,打造“一带一路”多层次跨境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发更多产品与服务。上海正在搭建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平台矩阵,既有对外投资促进中心、海外救援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也有“走出去服务港”“丝路E启行”“跨境通”等公共服务平台。接下来,可重点谋划搭建满足“一带一路”金融需求、在岸离岸一体化的投融资中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性跨境金融支持。
三是做实风险防范和海外权益保护等服务保障机制,提升“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风险防控能力。比如,设立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拓展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构建“一带一路”风险管理中心,提升境外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预防和突发事件处置与协调的服务能力;做强国际再保险中心,增强上海再保险市场承接全球风险的能力等。
着力开放枢纽,强化互联互通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立足“国际开放枢纽门户”定位,可在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巩固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等高质量发展领域发力,提升服务在地、辐射全球的能力。
一是以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为抓手,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增量提质,做大国际贸易枢纽。比如,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电商”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发挥外资企业“在上海、为全球”的积极作用,构建联结“一带一路”相关城市、园区、企业的多层次经贸合作网络。
二是以加快国际空港、海港建设为抓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做强国际航运枢纽。上海地处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上,正在积极打造世界级航线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下一步,要以供应链韧性增强洋山港、外高桥“两港”船籍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放大上海航运服务品牌效应。
三是以发展“转型金融”及其专业服务为抓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实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可将加快发展转型金融作为重要方向,吸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质绿色资产在沪上市,并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创新产业形态,强化要素集聚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可积极发挥要素市场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优势,加快产业业态模式创新,建立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科技、人才、数据、大宗商品等产业市场,促进各类要素集聚在更大范围顺畅流动。
一是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吸引集聚“一带一路”上的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快形成高能级创新生态圈。
二是推进数字贸易、金融数字化等新兴产业领域规则标准研制,并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标准积极对接,助力跨境数据的便捷、高效、安全流动。
三是推进农产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业态创新,丰富要素集聚功能。特别是,要深化与“一带一路”上主要能源供应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拓展合作空间,强化开放引领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可通过加快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协同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强化与在沪国际组织联动、探索新型多边合作等举措,进一步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
一是将制度型开放作为引领交流合作的新抓手。要扩大支持外商投资准入、贸易便利化、跨境服务贸易、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改革创新试点范围与层次,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升“软联通”水平。
二是将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为上海协同长三角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的新举措。一方面,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开放创新生态改革,携手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深化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吸引重点国际企业、国际复合型人才、高端服务团队参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基地。
三是将强化与在沪国际组织的多元联动,作为探索共建“一带一路”新型多边合作的新空间。比如,推进新开发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银行、欧亚发展银行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合作,关注在沪国际组织与“一带一路”相关区域性国际组织或机制(东南亚国家联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等)之间的对接合作。
打造亮点品牌,强化窗口展现功能——
新征程上,上海可通过巩固人文交流品牌影响力、聚焦高质量地方合作典型案例、谋划城市新人文品牌等,着力提升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城市的交往,进一步拉近“心联通”的距离。
一是进一步发挥上海在教育、文化、旅游、卫生、智库合作与交流等领域的开放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城市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巩固彰显鲜明上海特色的常设性人文交流活动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如“魅力上海”“上海日”“上海活动周”“上海之夜”“上海客厅”等,大力提升“一带一路”电影节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等新设人文交流机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特色城市(如有联合国“创意城市”美称的杭州、苏州等)联合开展海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影视产品“走出去”,促进人文品牌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机融合,深化产业联动,形成产业集群,增强“软力量”。
二是梳理与提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城市合作示范案例,助力讲好“一带一路”地方合作故事。比如,上海与新加坡两地之间稳步运行的“沪新全面合作理事会”,为加强全面、务实、有效的双边合作以及拓展与第三方的新型合作关系提供了有益示范,也为上海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城市的务实合作树立了典范。
下一步,以上海和新加坡为双支点,可积极打造沪新互联互通品牌。这对于上海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及借鉴发达城市的领先经验、吸引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都大有裨益。
三是着眼于上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担当,结合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战略要求,谋划打造展现“一带一路”多彩文化、多元文明、命运与共、共创未来的新人文品牌。
坦率地讲,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上海还缺乏类似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样的大型综合国际文博综合体。这个梦想或许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进程中,以更好发挥“桥头堡”引领带动功能为契机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