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八八战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正聚焦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对照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第一步”目标,时间已经过半,阶段性进展凸显。截至202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0;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8,是全国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
➤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是关键一招,开放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浙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优化开放型经济“大环境”,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文脉赓续”,深入挖掘文化基因,切实把文化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已成为浙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
场馆星罗棋布,亚运争金夺银、赛事酣畅;地铁四通八达,人们走亲串友、其乐融融……这个秋天,“亚运之城”杭州迎来四海宾朋,共享体育盛宴,感受科技与人文多重魅力。
今年是浙江“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年来,浙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从环境“压力山大”到建设美丽浙江、从率先实现总体小康到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面对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浙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承载亿万人期盼的巨型数字人跨越钱塘江,携手运动员点燃主火炬,完成亚运史上首次数实联合点燃火炬的壮举;钱塘江潮涌搬上“大莲花”舞台,“弄潮儿”在数字技术打造的“浪潮”间起舞;通过裸眼3D视效呈现拱宸桥,船只穿越时空,让人文与科技深度融合……
“此次开幕式堪称数字创新和人文风采的完美结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
透过“亚运之窗”,可以窥见科技创新引领下的现代产业图景。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杭州乃至浙江的科技创新正在提速,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坚实有力。
作为浙江省重要创新引擎,之江实验室今年获批建设全国首批、浙江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近年来,浙江整合创新资源,新型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企业科创平台拔节生长,为浙江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奠定基础。
先进制造业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钱塘江奔涌向前,两岸高新区崛起大批“专精特新”企业;“鱼米之乡”杭嘉湖,多个科学谷成为长三角创新创业新高地;东海之滨,世界级港口奏响新时代开放强音;浙西南山区,绿色生态产业谱写共富新曲……浙江大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出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
重大交通项目既是惠民工程,也是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基础工程。8年间,杭州市形成了480公里城市快速路网、800公里高速公路网、51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376公里高速铁路网,便捷的交通圈让杭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创新浪潮,不只奔涌于现代化的车间,更延伸至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走进地铁,装有OLED智慧车窗系统的“亚运专列”带来耳目一新的乘坐体验;徜徉街区,戴上AR眼镜便可“穿越”来到古代杭州;坐上长凳,无线充电功能让人们口袋中的手机恢复“活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金秋时节,“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展览中,一个个精彩蝶变故事、一张张基层百姓笑脸打动人心。
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认为,“八八战略”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依靠人民与造福人民有机融合。
多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八八战略”,接续推出“民呼我为”“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表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正聚焦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系统部署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左)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2023 年 4 月 26 日摄) 江汉摄 / 本刊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从手摇拨浪鼓的“敲糖帮”,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汇集于此,又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线下商铺达到7.5万家,常驻外商1.5万名,关联着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
义乌市场的盎然生机,是浙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前,浙江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是基础。今年8月,浙江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千千万万的市场经营主体,正成为浙江经济运行的活跃细胞,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互补,不断填平城乡鸿沟。
窗外山明水秀,室内欢声笑语,金秋时节,走进浙江台州黄岩区沙埠镇横溪村共富工坊,十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一边手工制作节日挂件,一边拉着家常。
去年以来,横溪村两委班子利用沙埠镇工艺品企业较多的优势,积极对接沙埠商会和旭鼎工艺品党支部,引入工艺品来料加工,建立“裕民坊”共富工坊,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目前,横溪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一村富”正走向“整片兴”。
“共富工坊”是浙江基层群众首创,通过“订单进村、就业到户、人人共富”等方式,让村社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能顾家,企业则以灵活用工对冲淡旺季、招工难、成本高等困扰。对这些创新,浙江省委层面及时总结规范、提升推广,以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实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工农互助、优势互补。
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走进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民呼我为”的为民理念温暖着老幼残孕,关联着柴米油盐,融入了百姓生活。
建成全省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并迭代形成康养一体化的智慧食堂;开设0至3岁婴幼儿托育中心、青少年科普活动馆;打造“翠品牌”系列民生综合体,让老小区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物业服务……多年来,翠苑一区不断深化“民呼我为”工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党建统领、网格管理工作,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民呼我为”已从一个社区、一座城市传遍之江大地。
对照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第一步”目标,时间已经过半,阶段性进展凸显。截至202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0;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8,是全国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太阳”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赛道”代表体育竞技,“扇面”反映江南人文意蕴,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中的几个主要元素,将赛会的包容与开放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赛人数创下亚运历史之最,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武术、藤球、克柔术、卡巴迪等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多元与自信。
在赛场之外,深植于浙江土壤中的开放基因,以服务全国、放眼全球的视野来谋划改革,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塔吊林立,巨轮穿梭,集卡来来往往,码头装卸繁忙。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12.5亿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谈起港口近年来的变化,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深有感触:“集装箱货物越来越多,港口一天比一天忙碌。国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们朝着打造世界一流强港迈进的脚步也更加坚定。”
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是关键一招,开放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浙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优化开放型经济“大环境”,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开放发展跃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外贸进出口规模已达4.68万亿元,居全国第三。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升至全国第五,对外实际投资规模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省有实绩的外贸主体突破10万家,新老浙江企业不断走向世界,不断发展壮大。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钱江说,浙江将推动产业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加快外贸强省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优化外贸结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开放平台取得新突破,探出新路子——
2023年5月16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宁波开幕。
本届博览会到会参展商超3000家,专业采购商超10000名,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机遇。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繁荣,是浙江努力发挥各种开放平台的功能作用,创新利用外资、拓宽外贸渠道的缩影。此外,浙江自贸试验区还在全国率先实现赋权扩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省域全覆盖。
开放网络得到新延伸,实现新拓展——
近年来,浙江加快建设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嘉兴长三角航空物流枢纽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促进国内国际产业联动发展。
浙江省省长王浩表示,浙江坚持服务“国之大者”与促进省域开放相结合,奋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为实现“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开辟新空间、增添新动力。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薪火”火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总体设计思想来自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火炬设计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说,“薪火”包含着文化传承寓意。
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世界,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今天走在杭州街头,“薪火”所传达的理念,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细节之中。
“每周都有讲座、有展览、有交流,一开馆就开放、一开放就爆满。”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在“打卡”杭州国家版本馆后写下了这样的评价。
邀请业界“大咖”开讲并举办线上直播,打造“文润阅读角”等轻松活泼的阅读品牌……2022年落成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在年轻人中积攒了不少人气,已成为一座亮眼的“新地标”。
从杭州放眼浙江,借亚运会东风,之江大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步伐,愈加坚实有力。
全面提升文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之江文化产业带、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推进;“跟着课本游浙江”等品牌推动一批“文旅+”“+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浙里文化圈”“游浙里”等应用迭代升级……在之江大地,提品质、优业态已成为文化产业界发展的共识。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芮宏说,近年来,浙江紧扣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快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浙江样板”,未来五年,全省文旅项目将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
扎实推进文物安全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大力实施文博强省十大工程——
坚持“文脉赓续”,深入挖掘文化基因,切实把文化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已成为浙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多年来接续推进;扎实推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出版学术著作超过1700部;持续擦亮运河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宋韵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金名片……在之江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措密集,成果丰硕。
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说,浙江创新推进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标准建成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创新打造城市书房、社区文化家园等基层文化阵地矩阵;建成8000多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在之江大地,更多基础设施正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