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文旅产业发展浅析

发布者:csjjjd发布时间:2024-07-25浏览次数:10

一、国内文旅产业发展形势

01 文旅产业战略地位持续提高

一是中国旅游业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国内游和出入境游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旅游业发展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中国旅游业国际贡献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指出,自从2023年年初我国开始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举措之后,我国出境游市场开始重启,在经历了寒冷凛冽的冬日后走向万物复苏的春天。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动能和居民出境游意愿的增强,亚太地区的国际旅游复苏节奏有望明显加快。2023年,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700万人次。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的数据,中国旅游业未来十年对经济的贡献值将实现9.7 %的年均增长率,是整体经济增速(4.4 %)的两倍多,将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按照这一增速,到2032年底,中国旅游业创造的收入将超过25.2万亿元。

二是文旅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文旅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 %。

旅游业是大民生,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在国内涉及民生福祉的居民就业和消费两端贡献越来越大。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预计中国旅游业未来十年将新增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的四分之一,到2032年底,中国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将超过1.07亿人。

02 文旅市场消费加速转变

一是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方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国内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出游频次持续提高,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 %,旅游消费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

二是个性多样和高品质体验特征明显。我国人均GDP及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增长,2023年人均GDP8.94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旅游消费进入精神消费阶段,居民对高品质、高安全、个性化、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体验需求日益旺盛,高端定制、个性定制等旅游需求不断释放。

三是线上消费打造文旅消费新模式。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和线上消费习惯培育养成,国内在线旅游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持续放大。《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5.0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加8629万人,占网民整体的46.6 %。我国文化和旅游政策引导持续发力,推动在线旅行预订企业业绩快速增长,行业发展成效显著。

03 文旅产业供给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文旅融合促进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加速繁荣、区域形象全面提升和优秀文化弘扬传承。比如,故宫博物馆深挖皇家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出品特色节目和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一代消费者喜爱,用传统文化讲好旅游故事,成为文旅融合典范。

二是“旅游+”多产业丰富产品业态。旅游正在突破传统要素的限制,与体育、医疗、养老、金融、购物等多种业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旅游经济综合产业体系,如上海奕欧来。特别是经过疫情,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业态产品将迎来发展契机。文旅产业与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联动更深,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形态。

三是“文旅+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基建赋能文旅产业,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产业效率,带来文旅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旅游景区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普及,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不断出现,景区人脸识别、机器人导游、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体验、数字化实景演艺等给游客带来了便捷、深度的旅游文化体验。

04 开放跨界繁荣、提升行业生态

一是“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国内文旅产业发展对接全球领先水平和配置全球优质资源,加强与国际文旅业的开放合作,促进国内文旅产业高水平发展。

上海和北京先后与迪士尼、环球影城全球文娱巨头合作,打造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环球影城,推动国内主题公园产品及其产业发展水平提升。锦江国际集团收购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和覆盖全球五大洲的全球性高档酒店管理公司丽笙酒店集团,复星旅文收购全球最大的旅游度假连锁集团地中海俱乐部等,提高了国内文旅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二是跨界力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国内金融、科技和地产等领先企业跨界进入文旅产业,促进文旅产业在产融结合、科技赋能、管理提升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中信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通过中信产业基金控股中景信,打造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成为专业化产融结合景区投资开发平台,推动金融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阿里巴巴作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企业,打造飞猪在线旅行服务平台,联合全球旅行服务商、阿里生态伙伴构建飞猪新旅行联盟,科技赋能旅行产业数智化发展。融创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地产企业,打造融创文旅目的地旅游平台,布局发展了10座文旅城、4个旅游度假区、26个文旅小镇。

二、长三角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0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速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版图中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市场规模最大、消费升级最快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时代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上的重大部署,定位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人口密度大,旅游需求和吸引力双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文旅合作,统筹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一批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等”。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文旅部门签署《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打造联合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和旅游市场,提供多元优质的产品,打造全域融合的产业等”。

02 具有文旅大发展的基础

一是都市型的内涵特征明显。都市定位高,长三角地区分布着上海、杭州、南京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市发展定位越来越高。文化底蕴深,长三角不仅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还有优秀历史建筑、风貌街区、历史遗存、现代地标等一大批建设成就,都市文化底蕴积淀越来越深。活动平台多,上海国际电影节、杭州亚运会、F1中国大奖赛等国际顶级文体活动平台落户长三角,上海连续成功举办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市活动平台越来越丰富。

长三角打造都市风光、都市商业、都市会展、都市文化、都市休闲、都市生活体验等都市型文旅的发展优势持续增大。

二是具有流量规模优势和消费能力基础。长三角人口规模大,经济富饶,拥有消费能力强、消费需求高端和人群规模庞大的高消费人群基数优势。“促消费”是长三角的高频词,多地密集出台政策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携手举办“购物节”更成为一大亮点。长三角承担国际和国内游客两个市场的目的地、客源地、集散地的多重功能定位,作为流量枢纽和消费市场的优势持续增大。

三是具有便捷的国际国内出行优势。长三角是我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拥有最为多样的交通方式、最为繁忙的交通网络、最为开放的交通枢纽。交通设施体系日益完善。长三角已经初步建成涵盖公、铁、水、空等多种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时间心理距离更加贴近。长三角已经初步形成半小时通勤圈、1小时生活圈、3小时高铁圈,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至1.5小时快速通达。物流运输效率更加高效。长三角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物流运输一体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03 文旅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长三角地区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能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高地、世界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目的地、高标准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和高水平文旅开放双循环战略链接。持续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的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方面实现“同城待遇”。深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的互联互通、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等馆际联动和服务功能联通。联手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与长江流域城市深度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与乡村振兴、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共同构建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产业合作交流和发布推广平台。支持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加强长三角地区重大文旅节庆活动资源整合,加强客源市场互动、游客互送,常态化推出“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构建惠民利民、品质保证、服务便捷的“乐游长三角”服务网络。强化长三角地区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领域联动效应,在基础研究、展览展示、教育宣传、文创开发、文物市场、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合作交流创新实践。在科技考古、文物修复、预防性保护、文物修缮等领域,推动联合技术攻关。联合举办文物考古系列大展和巡展。

三、地方企业发展举措

01 强化政策引领和规划指导

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及地方文旅政策,特别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特殊政策,如文旅融合政策、旅游惠民政策、智慧旅游政策、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政策等,理解政策导向、目标和要求,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明确发展方向,规避潜在风险。同时还应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规划。

在深入理解长三角旅游政策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文旅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确保与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建立政策反馈机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完善相关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02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加大对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注重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融合,结合长三角地区特色和文化底蕴,开发独特、富有创意的旅游产品,包括主题线路、文化体验活动、特色民宿等,打造具有长三角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明确服务流程和质量要求。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确保游客获得满意的体验。关注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灵活调整产品组合,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如针对不同群体,可推出亲子游、研学游、老年游等系列产品。打造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咨询、预订、接待、导游、售后等环节。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

03 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

长三角地区文旅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形成合力推广。可以通过共同策划营销活动、互相推荐旅游资源、联合开展宣传等方式,提高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例如,针对年轻游客群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针对家庭游客群体,可以推出亲子游、家庭度假等特色产品。

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文化特色,创新营销手段,打造独特的营销亮点。可策划举办主题节庆活动、文化展览、演艺演出等,吸引游客关注;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加强线上渠道的建设和管理,包括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旅游预订平台等,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产品预订、客户服务等功能。同时,优化线下实体店面的布局和服务,提升游客的到店体验。与其他行业或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或活动。例如,与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合作,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或特色活动,吸引更多粉丝和游客。

04 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政策引导,深入研究新兴技术和业态,提前布局沉浸式娱乐、数字文化等创新赛道,抢占市场和技术高地。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文旅产品的在线展示、预订、支付等功能。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游客行为进行深度分析,为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在景区、博物馆、酒店等场所,引入智能导览、智能支付、智能客服等智能化设备和服务,提升游客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开展数字化营销活动,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关注。通过搜索引擎优化(SEO)、内容营销等手段,提高企业在网络上的曝光度和知名度。与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跨界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发基于AR/VR技术的虚拟旅游体验、智能旅游装备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确保游客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05 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其他文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区域文旅品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包括定期召开合作会议、参与区域文旅产业联盟或合作组织、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分享市场信息和资源等。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区域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文旅企业应共同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

共同打造区域文旅品牌,通过统一宣传口号、形象标识和营销策略,提升区域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共同开拓文旅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共同开发旅游线路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互惠合作,提升游客满意度。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进智慧旅游建设。通过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推广电子导游、开发旅游APP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