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研究员在第九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致辞并作主旨演讲

发布者:csjjjd发布时间:2024-12-06浏览次数:10

2024年11月22日,第九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长三角科技智库大会分论坛在南通大学举行。学者们围绕“创新与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在开幕式,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表示,积极探索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研究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振回忆了往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以及8支团队合作攻关的经历,并建议智库学者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不断深化研究。江苏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许佃兵建议,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认为,长三角应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建设全国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聚焦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打造全国创新高地。推动科技产业双链融合,联接创新轴线催生新业态新动能。完善区域创新共建模式,编织创新协同网络发挥辐射效应。

  谈及如何优化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王振建议,推动沿江省市建设好不同层次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优化科技创新策源地布局,打造世界级创新“雁阵”。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优势。积极推动产业有效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胡振华提出,各地政府需加强政策协调与联动,推动区域开放与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发展共同体。需考虑地域差异与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地产业链现代化政策。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彭智敏认为,各地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挥比较优势,选择最有可能性的区域、产业和行业进行突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盛毅建议,从上中下游、城市群、都市圈三个层面,推进科技要素配置的空间治理机制创新,着重在多层次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规划、重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加强治理机构设置和合作机制设计。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博研究证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的提高会显著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

发挥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作用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刘飞仁说,长江经济带未来产业发展关键在创新、主力在民企。他建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按“抓大、强中、帮小”分类施策,抓好大型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做强中型企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营造小微企业良好创新环境,通过企业协同加强区域创新链融合,为长江经济带塑造发展新动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秦尊文建议,推动低空空域管理加快改革。加快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链,推行相关技术标准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提出,要调动社会、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创新网络的主体作用。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陈长江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更高质量的生产力,是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生产力。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传浩说,流域经济学有助于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有利于实现流域资源高效配置、加强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助力全流域协同发展。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万宇建议,要正确认识港口运行效率差异,优化港口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把港口产业纳入所在区域产业发展整体规划,重点发展港口依存产业和派生产业,培育临港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推动港产协同发展的关键动能,促进港产融合发展。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助理蒋军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川滇两省库区工作合力。尽早编制规划,统一指导库区港航科学发展。新建翻坝码头及配套设施,打造四川侧翻坝转运系统。积极引入民营资本,探索库区航运发展投融资模式。

江苏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姚冠新认为,要将流通与生产制造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兼顾不同子体系、南北区域、常态化与非常态化的流通体系建设。统筹好制造业和流通业双轮驱动,培育壮大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资金和人才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面加强公、铁、空、水通道建设,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袁源说,沿江地区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跨区域的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建立健全政策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区域间科技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创新。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踪家峰认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都要扩容。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现代化战略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睿说,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多种环境规制工具的优化组合来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